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加强法治理论研究和宣传,强调要“加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中办、国办2023年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审判理论研究是法学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重要使命,必须努力跟上、适应新时代新征程要求,为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理论支撑。
一、深刻认识审判理论研究的时代使命,切实增强做深做实做优审判理论研究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没有正确的法治理论引领,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法治实践。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强调“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面对全面依法治国这场国家治理的深刻革命,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内涵更丰富、要求更高的法治需求、司法需求,面对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职责使命,需要怎样的审判理论研究?新时代审判理论研究如何跟上、适应党和人民提出的更高要求?如何引领、支撑司法审判事业更好发挥作用?这都要求对审判理论研究的时代使命有更加清醒、深刻的认识。
加强审判理论研究是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政治要求。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为何、如何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如何结合审判工作实际,深入领会“十一个坚持”一系列原创性、标志性概念、命题、判断、范畴、理念?如何深刻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政治灵魂,确保审判事业发展、审判理论研究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行?如何创造性运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更为生动、更加能动、更富成效的司法审判实践?如何立足新时代司法审判工作,不断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总结提炼,助推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持续丰富拓展?这些都是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新时代审判理论研究提出的重大命题、重要使命。
加强审判理论研究是引领支撑审判工作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是人民法院主动服务和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提出的工作总目标。围绕这个总目标,人民法院提出审判理念、机制、体系、管理“四个现代化”的工作布局。审判理论研究的现代化是审判工作现代化的引领、支撑。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只是刚刚破题,如何答好这道党、人民、时代提出的重大命题,是审判理论研究必须肩负的重要使命。这方面审判理论供给还不足、有差距,必须把深化审判理论研究这项事关审判工作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抓实、抓出成效。
加强审判理论研究是推动解决审判实践难题挑战的重要路径。司法审判实践向前推进一步,审判理论研究就要跟进一步,更要努力超前迈出一步。面对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更趋多元、更高水平的需求,面对案件数量“爆炸式”增长的现实,公正司法如何落到实处?面对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格局带来的各种新类型案件,如何精准发挥司法政策、规则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面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人民法院如何在国家治理中更充分发挥审判职能?面临这些问题,就要更加注重深化理论层面的研究论证,为审判实践行稳致远、深化推进,提供理论依据、逻辑支撑、路径选择。
加强审判理论研究是构建中国特色、融通中外司法话语体系的现实需求。贯彻“两个结合”要求,融会贯通做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法治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构建中国特色、融通中外司法话语体系,是坚定法治自信的彰显,也是引领推动世界法治文明发展的底气。如何讲深讲透“中国特色”,引导广大法官、社会公众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司法制度的优越性?如何做深做实“第二个结合”,挖掘、承继、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精髓精华、时代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既深入人心、更创新发展?如何做精做好“融通中外”,既阐释好中国特色司法理念、主张和成功实践,讲述好新时代中国司法故事,增强中国法治道路的感染力、感召力;又以我为主、兼收并蓄,吸收借鉴人类先进的、优秀的法治文明和法律智慧,不断完善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这些同样是时代赋予审判理论研究的重大命题、重要使命。
来源:《中国应用法学》2024年第3期